从本土走向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变脸”
2023年9月7日,菲尼克斯电气在南京举办了公司的100周年以及进入中国30周年庆典活动。
菲尼克斯电气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致力于提供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工业交互解决方案。菲尼克斯电气此前领投了炘璞电子的数字化转换解决方案,并且同时投资了超过20家与炘璞电子相似的同类型企业,与各家伙伴之间搭建了合作生态。公司的中国总部共有超过2500名本地员工,公司年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
菲尼克斯电气在中国的第一个30年跟随中国的改革一起发展壮大,为其他跨国公司树立了一个完美榜样。开放的中国邀请全世界前来投资兴业,尽情的开发中国的资源、劳动力和发展潜力。中国很快成为了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的产品提供生产基地。
事实上,与菲尼克斯电气类似的跨国公司近年来正在经历这收入增幅的下滑。中国的本土企业通过同质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的报价抢占了曾经被跨国公司们认为不会遭遇竞争的市场。那么接下去的30年,菲尼克斯电气和其他跨国公司们又该如何呢?
全球品牌之于中国市场
对于很多跨国公司来说,在中国的业务始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全球化”策略的实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快速增长的市场,生产和销售西方的产品。外国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特殊地位和高溢价。无论是消费电子、汽车还是快消产品,都能够有机会在中国经历在世界的其他的地方经历过的事。那段时间,大批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取利益。
当时间来到最近十年,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变得愈发成熟。消费者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加贴合国际趋势,甚至可以说更加挑剔。同时,民族情怀的高涨和对”中国制造“观念的改变也值得关注。本土制造企业将数十年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在自己的业务和产品上,产品创新性和质量快速赶上了西方。在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身处中国的跨国公司们已经将”全球化“战略转换为”本土化“战略
根据投资百科所述,2021年中国以17.7万亿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22.9万亿。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以27.3万亿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全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以菲尼克斯电气为例,由于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本土化”策略要求产品能够更大程度的进行定制。随着中国本地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和完善,除了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开发和供应环节也逐渐转向了中国。依靠本土技术人才的努力,产品的开发周期将得到缩短,从而能够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本土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有助于节省成本,让产品更有竞争力。尽管执行着“本土化”战略,始终想要从品牌价值中获得溢价的跨国公司们仍然陷在无止尽的价格战中,利润被不断侵蚀。
直到现在大多数执行”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依然选择将核心的研发、品牌和战略部门放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这种方式显示了跨国公司仍旧沉浸在认为中国只擅长低端制造的传统观念中,这将不再可行。
中国品牌之于全球市场
在之前的30年里,跨国公司在技术、产品、质量、品牌和议价上都拥有很强的实力,而中国公司只能通过山寨占据着低端市场。时过境迁,中国公司同样开始了创新,在国内外中端和高端市场上,都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
现如今,中国品牌通过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和质量突破,在海外市场上取得显著市场份额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品牌不断在消费电子(华为、VIVO、小米)、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蔚来、小鹏),甚至像平价服装(希音)、消费品(瑞幸咖啡)这样的快消产品等领域取得成功。
就像《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国的创新优势》所说的:”为了理解中国企业在全球影响力提升的根源所在,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支配着一种其他国家都没有的资源,那就是中国拥有大量的经历过巨变的,对创新有着极大渴望的民众,这种追逐创新的速度和规模都世所罕见。“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解释了财富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强调了世事无常,告诫人们成功和失败都是一时的,人需要保持自己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不要被轻易取代。
现在菲尼克斯电气和其他跨国公司们已经走完了前30年,下一个30年又当如何?跨国公司们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中国市场中维持增长?
随着工业、产能、人才、创新甚至需求的不断迭代升级,我们将提供4条建议,帮助跨国公司们应对接下来的30年:
1、把思路从“本土化”转变为“国际化”
“本土化”意味着本地的人才和供应链只能满足中国国内低端和中端市场的需求。“国际化”则意味着将国内供应商视为合伙人,充分利用针对全球市场的创新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跨国公司需要整合团队,以全球视野进行优势比较然后决策。
2、始终把中国市场纳入全球战略中
“当中国打了个喷嚏,全世界都要感冒”,这个道理需要始终牢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全球战略都要把中国市场发生的一切纳入其中,否则将难获成功。
3、中国创新正在影响全球科技
高端应用在中国不断涌现,中国如今在许多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例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电动汽车、电气化、风能、太阳能、数码化和物联网。这些高新技术推动了先进制造和产品创新走向全球市场。许多中国的创新技术被授权或租借给了知名跨国公司,例如苹果、三星、大众、奥迪等等。
4、共创,而不是竞争
做大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用共创和合作取代同质化竞争。地缘政治的紧张和供应链安全问题迫使国家间构建独立的产业体系,而忽视了需求。当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边际收益丧失,这将不可避免的形成恶性循环。没有比现在更需要用共创的方式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应用和新的产品,从而能够让新增产能得到合理利用,恢复盈利能力。
1997年出版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描述了当意想不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并占据了市场份额,即使是最成功的企业将如何失去领导地位甚至破产。“颠覆性技术”这个词被首次提出,“颠覆性技术”即一种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价值网络,从而取代现有市场、现有产品的颠覆性创新。
这样的故事正在中国的市场和行业内发生,像菲尼克斯电气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感受到了震撼。但是与此同时,消解竞争,做大市场的机会同样存在。中国创新的发展脚步不能被忽视,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拥抱这种进步,助力不只是中国公司,而且是跨国公司们的目标的实现。